农村创业故事的启示(曝光90后农村创业失败的5大启示)
创业须成魔!否则,成功不会临幸你!
他是90后,毕业于某农业大学,刚一出校门就赶上了返乡创业的高潮,借着这个高潮他回到山东老家,搞了一个100多亩地的农场。
他的农场以种植大棚蔬菜、草莓、蓝莓等为主,2015年,农场刚成立时,还拿到了一笔不小的农业补贴。
但是时隔两年,这个农场就彻底关门了,创始人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为什么别人搞个农场就能赚翻天,他的农场却赔了个底朝天呢?原因有以下6点:
一、败在开源节流
这个农场主由于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理念认识不清。
所以在前期的大棚建设上,他过于追求高端化,使得大棚建设成本高,但是中看不中用。
将大量的资金放在大棚建设上,只考虑到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期农场的运营资金没做好合理的规划。
所以说,前期投入过大,必定会影响农场后期的正常运行。
二、“佛系”管理
作为农业新人,这位农场主貌似还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中。
在农场的管理上,毫无经验。
在人员招聘上,实行“佛系”态度,他觉得只要是招来的人,必定会好好干活,只要好好干,就会有好收成。
结果,引来了一大批当地农民,恰恰还都是些只想收钱不想干活的主。
而且在农产品的种植上,农药化肥严重超标,农产品产量低且品质难以保证。
一年下来,农场的农产品损耗不断,质量问题频出,这样的管理方式,农场能不关门吗?
三、缺乏眼见
终究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眼光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农场拿到第一次补贴时,这个农场主没想过用这些钱去扩大生产,或者做相应的宣传,亦或者提升农场的设备,而是拿那些钱种了一些没啥特色的作物。
在高档环境种普通作物,且不算优质,这样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哪会有竞争力可言。
如果眼光放长远,继续关注国家政策,或者种有补贴的作物,说不定靠着补贴,农场也能熬过去。
四、缺乏销售渠道
没有渠道,农产品只有死路一条。
作为一家种植农场,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言。
但是,这家农场几乎没有渠道商可言,农产品每次都是等着别人来收。
同时,他们也没有借助互联网去销售,总之,缺乏销售渠道是他们农场的硬伤。
五、习惯单打独斗
现在做农业,拼的都是技术。
他的农场作为一个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势必要有相应的专家做技术支持,这样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才能较早的获得,病虫害才能科学合理的治理。
可是,他的农场只有普通的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一个都没,农场发展始终停留在创业初期的状态。
六、产业单一
单纯的种植或者养殖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蓝莓、草莓作为特色农产品,除了吃还有其他用途可以挖掘,比如,蓝莓或者采摘观光园,用体验经济做农产品营销,将农场打造成集种植、观光为一体的农场,效益必定不错。
可是,这个农场主丝毫察觉不到市场需求,只做单一即种植,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这位“佛系”农场主坚持了两年,最后还是关门了,那他的失败经历带给农业创业者的启示是什么呢?
1、要有保本盈利观念
做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这是定式。所以在前期,一定要有保本盈利观念,不要想着将种植场地弄得多么高大山,事实上,优质的产品才是硬道理。
所以前期,不要将太多的资金放在建设场地上,而是要有全局观,将农场的运营资金也要考虑到位。一步一步走,但要保证步步可盈利,这样才能支持整个农场的后续发展。
2、钱要用在地方上
拿补贴是好事,但是,拿了补贴一定要会用。
比如,用来做农场的营销活动、提升农场的生产设备,引进农业新技术等等,这些举措都是对农场的长远发展有利的。
不要一拿到补贴就乱用,作为创业初期的农场来说,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3、构建营销渠道
搞农场一定要对接好渠道商,种出来的东西迟早要卖,不管是从网上卖还是给收购商,任何一个都需要提前准备。
所以,在经营农场时,一定要先找到收购商或者直接做订单农业,亦或者学会借助互联网。
总之,完善的英雄啊渠道是你做好农场的前提。
4、借力专家优势
没有专业技术的支持,农场始终走不远。
所以,在做农场前,一定要与相关专家达成合作,可以找高校教授,或者学者。
总之,动用一切力量,将这些专家的新技术、新成果运用到你的农场经营中,这样定能增加你的农场的核心竞争力。
5、农场经营多元化
这是一个多元化年代,农业经营也需多元化思维。
种养殖结合、农业综合体发展,这都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势。
所以,在农场经营中也一样,农场主一定要具备多元化思维,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盈利。
农业创业入局者多,成功者寥寥无几。
想做农业,思维、方法缺一不可。
我不是“佛系”中人,但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入坑。所以,希望这位农场主的惨败案例能给农业创业者提个醒!
最后有一句话:成魔,则成功!与农业朋友共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65hfghe5.com/tg/1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