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是什么朝代怎么灭亡的(唐朝灭亡真相大解说)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写这首诗的人名叫高蟾,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出身寒门,性格倜傥,很重气节,自小苦读,期望学而优则仕,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十年科考蹉跎,不免自怨自艾,流传到现在的诗歌多与落第不中有关。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中进士,历唐僖宗、昭宗两朝,见过不少政局动荡。高蟾的诗歌除了哀叹考试不中外,也经常慨叹世道变迁,是大唐陨落的见证者之一。
一、生错地方的神童
十二岁的少年李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和皇位建立联系。他爱好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等诸般游戏,而且十分精通,用多才多艺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是一位神童少年。
唯独对政治,李俨丝毫沾不上边。咸通十四年(873年),闹够了的唐懿宗突然病危,掌握禁军的刘行深和韩文约不约而同的将目光定在了这个只知道玩耍的少年身上。他们利用掌握禁军的便利条件,拥立位排懿宗第五子的李俨为太子,在懿宗去世后即位为帝,改名李儇,是为唐僖宗。
唐僖宗不是第一个被宦官拥戴的皇帝。在他之前,已经有六七位是这样上位的,只不过这么小就登基的,李儇是第一个。
十二岁的游戏少年一下子坐到了龙椅上,处理政务的能力是没有的,顽劣的本性是难以改掉的,即便贵为天子,所追求的不过是成为击球冠军。这也是刘行深和韩文约的如意算盘所在,他们希望新帝王能一直在掌握之中,任他们摆布。结果,他俩的满心期待换来了目瞪口呆。这位十二岁的少年根本未把他们放心上,在给他们封公爵后,转而将一个身边担任小马坊使的宦官提拔为枢密使。
这个人叫田令孜,注定将载于史册。
二、宦官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在讲田令孜之前,有必要简要普及一下唐朝宦官的历史。
话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拥戴父亲睿宗李旦上位,后又诛灭了太平公主集团,自己成为最终得利者。其中,有一个颇有力气的小宦官自愿担任卧底,刺探敌情,使李隆基知己知彼,这个人就是高力士。高力士始终陪在玄宗左右,忠心不二。玄宗自然投桃报李,将他视为心腹,但有奏报,皆过高力士之手,大事报玄宗,小事高力士自己就处理了。玄宗还派了一批宦官担任监军等职,监督将领,宦官逐渐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经历安史之乱,皇权削弱,新皇帝与朝臣有天然的疏离感和防范之心,自然依仗一起陪伴长大的宦官。肃宗、代宗时期的李辅国、程元振,文宗、武宗时期的仇士良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宦官不仅要和外朝大臣斗,还要跟藩镇斗,更要在自己内部优胜劣汰,其竞争非常残酷。为了前途,他们会拼命伺候主子,以期哪一天主子能上位,自己跟着掌握大权。
田令孜就是这样,他作为晋王李俨身边的小宦官,使出浑身解数让李俨开心,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逐渐让李俨生出无比亲近之感,叫他“阿父”。李俨登上皇位之后,立即让田令孜成为宦官中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第二年,田令孜又升为神策军护军中尉,执掌了禁军兵权,逐渐将刘行深、韩文约排挤出去,韩文约被迫退休。
唐僖宗在朝堂上只认田令孜,因此一应政事都交给田令孜,田也毫不客气,大小事都不汇报,唐后期形成的皇帝、宰相、翰林、宦官重要议事机制“延英奏对”成为摆设,宦官取得了朝政的决定权。
田令孜这人还非常个性,每次与唐僖宗见面都是准备两份果实,一起坐着聊天,吃完再撤。在田令孜眼中,唐僖宗只是一个孩子,而非需要敬畏的皇帝。
三、无心贩盐的落第秀才
876年,在科场努力十年的高蟾用一首《上高侍郎》敲开了进身大门,获得推荐,高中进士。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在他前一年(875年),有一个叫黄巢的年轻人放弃了科考,选择了风险性极高的反叛事业,追随早一年在濮阳起事的王仙芝。当时,盐是朝廷一大收入来源,价格又高,百姓根本吃不起。黄巢家族世代贩卖私盐,让吃不起盐的百姓免于淡食,自然获得了他们的好感。黄巢本人精于骑射,又爱打抱不平,颇有后世隔壁老乡及时雨宋江的风采,再加上他家群众基础本来就好,很多人莫名而来入伙,黄巢的队伍很快升到数千人的规模。
能打仗的黄巢出名了,会写诗的黄巢也出名了。有人传出来说黄巢少有大志,五岁就能作出著名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求。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有一个关注时事的诗人林宽感慨道: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同样是作诗,考中的高蟾乖乖去做官成为了员工,考不中的黄巢毅然转行了做了老板,可见考试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还能影响国运。
四、不能合力的藩镇
王仙芝、黄巢起兵后不久,朝廷就任命了拥有管辖权的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对二人进行征讨,并令周围五个节度使进行合围。一开始,宋威在沂州城下打得王仙芝匆忙逃命。宋威竟然上报王仙芝已死,就把征讨部队给解散了。过了三天,有人报告王仙芝又开始攻城略地了。朝廷又下诏集结部队,这引起了将士的不满。
两年后,王仙芝想投降,宋威竟然不上报。王仙芝派部下向招讨副都监投降,结果遭到宋威半路截杀,导致起义军对朝廷失去信心,使唐僖宗错过了招抚义军的良机。而几个节度使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观望,客观上纵容了起义军的壮大。
只有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认真贯彻朝廷旨意,全力以赴组织抵抗,解了宋州之围。保证了运河的安全,确保江淮地区的粮食财富源源不断输送长安。到乾符五年,王仙芝被杀,其残部与黄巢汇合后渡过长江,一路未遇到抵抗,直至攻陷广州。
沿途的节度使们不战而逃,连个像样的抵抗都不曾组织。后来还是由于黄巢部队为北方人,不耐南方水土,很多人染上了疾病,部队减员三四成,黄巢无奈北上。他们从桂州入湘江,顺流而下,一路拿下了衡州、永州、潭州,江陵不战自乱。
往后,黄巢进军襄阳,结果由于轻敌被刘巨容以伏兵重击,黄巢损失惨重。但是刘巨容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发出了一番言论:国家喜欢辜负人,有事就安抚将士,不吝啬赏赐。待事情平息则弃之不顾,甚至会承担罪责。不如留着他们来保证我们的富贵。(国家喜负人,有急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得富贵之资。)于是众人尾随了一段后即停止了追击,导致黄巢再次壮大。
刘巨容并非完全胡说,朝廷在之前平定裘甫之乱、庞勋之乱后,卸磨杀驴,将立功的将领罢官,寒了将士的心,如今自食其果。
五、只会吵架的宰相
黄巢起义,朝廷本来可以采取和平手段进行招抚,却因为在制定政策时,朝臣内部出现了很深的分歧,以至于出现了唐朝前所未有的宰相之间互相谩骂的闹剧。
唐朝自755年安史之乱至灭亡,中间历经152年,一直摇摇欲坠,却一直不坠。这中间固然有肃宗、代宗、宪宗、文宗、武宗、宣宗的励精图治,更离不开李泌、郭子仪、武元衡、裴度、李德裕等文臣武将的苦苦挣扎。
到唐僖宗时,朝堂之上已没有统摄全局的中枢之臣,宰相们谁也不服谁,互相掣肘。黄巢占据岭南时,本想向朝廷投降,上表求任天平节度使。宰相郑畋建议招抚,而另一宰相卢携则想让自己亲信的高骈立功,力主征讨,为此双方互相争执,加之二人之前有私人矛盾,因此争执很快演变为谩骂,卢携一生气,拂袖而去,不小心官袍沾染了墨汁。后二人被唐僖宗罢官。
六、按兵不动的将领
既然招抚不成,就只有征讨。黄巢自广州北上之后,朝廷任命王铎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前往征剿。王铎到任后休整武备,还算尽职。但他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任命了没有真才实学的副都统守潭州以阻挡黄巢北上。当黄巢到来时,这位龟缩不出,潭州被黄巢一日之内拿下,江陵的门户洞开。王铎也因渎职被罢免了都统之职。
接任王铎的是高骈。这位在此前的平定安南的战争中表现突出,因而被朝廷寄予厚望。但是在信州之战中,高骈害怕昭义、感化、义武等军立功而请朝廷将他们遣散。黄巢则以投降为幌子,害高骈损失了一员大将。此役之后,高骈转攻为守,开始按兵不动,哪怕黄巢渡过淮河北上中原,高骈也没有追击。
从此,黄巢再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一路攻下汝州,剑指洛阳。为了减少抵抗,黄巢开展了攻心战术,向唐朝各军发出通牒,叫他们守好自己的关垒,不要多管闲事。这一警告果然有效。诸军不仅没有阻拦,留守东都洛阳的刘允章还率文武百官投降了。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正式拿下东都洛阳。
七、不堪一击的潼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作为关中地区最大门户,历来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安史之乱中,哥舒翰带领精锐的安西军守潼关,若非出关野战,安禄山不一定能拿下关城。潼关门户一旦洞开,长安城将无险可守。
潼关
而彼时的朝廷一无可战之兵,二无可用之将,不到20岁的唐僖宗吓傻了,只有一味哭泣。而田令孜则建议派神策军弓弩手前去镇守。此时,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齐克让奏报:“黄巢已入东都境,臣收军退保潼关,于关外置寨。将士屡经战斗,久乏资储,州县残破,人烟殆绝,东西南北不见王人,冻馁交逼,兵械刓弊,各思乡闾,恐一旦溃去,乞早遣资粮及援军。”
事态发展表明,不用黄巢来袭,只要没有粮草和援军,唐军自行就会溃散。
于是,唐僖宗很快任命了将领,派张承范等人率两千八百多名神策军弩手奔赴前线。神策军多是长安富家子弟通过贿赂购买的军籍,实际并未入伍,更未经过征战。出发前夕,他们的家长害怕孩子到前线有去无回,又出钱雇乞丐顶替出征。这些人几乎没有战斗力,结果可想而知,一天时间,潼关被攻破,关楼被烧,张承范便衣潜逃。黄巢紧随其后,很快就打到华州。
八、唐明皇第二
黄巢已经到了华州,长安城早晚不保。田令孜带领五百神策军护着唐僖宗、四个王族及少数妃嫔悄悄的从金光门逃出,宰相、仆射等高级官员竟然也未收到通知,其他百官更加无从得知。即便知道消息的,也因追不上而作罢。皇帝出逃后,长安城中大乱。
很快,黄巢先头部队接管长安,黄巢本人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中从灞上进入长安,他还发布了那条很具有迷惑性的谕令:“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毋恐。”给自己树立了爱民的解放者的形象。可惜这样的形象没树立几天,黄巢军就在城中大肆抢掠,杀害官员百姓,尤其将唐朝宗室杀害殆尽,其脆弱的形象立马碎了一地。
黄巢起义
迫不及待的黄巢很快在含元殿举行了登基仪式,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很多藩镇倒戈,有18个藩镇投降了黄巢,占全国藩镇总数的40%。唐僖宗则一路奔逃,先到汉中,后到成都,成为继唐玄宗之后第二位到成都避难的皇帝。有人则作诗讽刺道: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明皇幸蜀图
九、唐朝进入军阀混战时代
881年,在南下的路上,唐僖宗终于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任命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同时授予他一项特权——墨敕除官。通过它,郑畋可以自主任命官员,不需要提前报中央审批,只需事后呈送朝廷即可。郑畋在凤翔向天下发出了讨黄檄文,得到了很多藩镇的响应。882年,王铎传檄四方,令各地支援关中。得到消息的沙陀看到机会来了,不再甘于“终老沙堆”,转而积极向南,捞了个河东节度使的职位。
其他藩镇也各怀心事出兵,他们不再听从朝廷号令,而是为自己争夺更多利益。同时,很多节度使牙将开始反戈一击,袭击节度使,自己取而代之,这种袭击主帅、趁乱夺权的现象逐渐成为流行。据记载,唐僖宗一朝,有28个藩镇在动乱中更换了主帅。
老藩镇被杀,新军阀崛起,黄巢起义打破了百年来藩镇割据、相互制约的局面,转而进入混战格局,唐朝早已不是那个唐朝。
十、黄巢最后还是失败了
黄巢得到郑畋策反长安的消息后,派兵进攻凤翔。郑畋在几个节度使的帮助下,在龙尾陂大败黄巢军,斩杀两万余,趁机进逼长安,黄巢主动退出,驻军灞上。进入长安的唐军一路烧杀抢掠,黄巢趁机回军,从各个城门进入,唐军大败。
第一回合唐朝和黄巢各有胜负,打了个平手。第二回合,朝廷引入了生力军李克用。李克用的加入,彻底扭转了对唐朝不利的局面。
882年,在王重荣的努力下,李克用率军4万南下。到883年,李克用军与黄巢军大战于梁田陂,黄巢军大败。随后在零口和渭桥两次战役中,李克用部皆大胜,黄巢率十五万连夜出蓝田、入商山,逃亡蔡州,收服秦宗权,开始了新的流窜生涯。
长安收复,28岁的李克用功劳第一,天下闻名。
黄巢继续东进,在陈州遭到刺史赵犨兄弟的顽强抵抗。黄巢大怒,攻打陈州三百余天,耽搁了时间,导致其他藩镇尾随而至。黄巢大败,被迫退军,李克用一路追击,跟着黄巢进入山东,最后直追到他的老家冤句才因为人困马乏缺粮暂时撤退。
884年,黄巢被围虎狼谷,遭其外甥杀害,起义彻底失败。
十一、唐僖宗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黄巢虽然死了,但是秦宗权的势力却得到了壮大。此人残暴胜过黄巢,派将领四面出击,攻城陷地,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为解决粮草问题,秦宗权竟将尸体腌起来作为军粮,导致千里无人烟。
有人说黄巢围陈州的时候捕杀百姓,用大杵砸为肉泥后作为军粮,因缺乏可靠证据,姑且只作为一种传说。
有秦宗权这样的恶魔在河南,唐僖宗宁愿呆在成都。然而长安不能不回,885年二月,唐僖宗回到长安。经过黄巢之乱,朝廷能控制的地区仅剩数十州。此时,藩镇与宦官之间因利益分配问题大起干戈,王重荣自觉不是田令孜的对手,就请李克用帮忙。李克用对田令孜帮助朱温有气,就率军助王重荣。田令孜逼唐僖宗奔到凤翔。第二年,田令孜又劫持唐僖宗奔宝鸡,又一次舍弃了百官。朝臣陷入乱军之中,被洗劫一空。
火上浇油的是,邠宁节度使朱玫倒向李克用一边。他另辟蹊径,看田令孜和唐僖宗一时无法追及,干脆另起炉灶,立襄王李煴为帝,自己独揽大权。朱玫本不是治国的料,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众怒,包括李克用也不买他的账,转而攻击朱玫。
刚即位不久的李煴最终为王重荣所杀。
888年,唐僖宗又一次回到长安。刚回来不久,经不起接二连三折腾的唐僖宗病死,其弟吉王李保即位,改名李敏,又该名李晔,史称唐昭宗。
十二、南衙北司之争,朱温得利
唐昭宗李晔即位的时候是二十二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纪。他一上台就在京城募兵,短时间内就征集了十万兵力。889年,唐昭宗开始削藩,(你没看错,是削藩。)他两面出击,同时讨伐占据四川的王建和占据太原的李克用。(你又没有看错,唐昭宗就是这么气盛。)不仅如此,唐昭宗还丝毫不给拥戴他上位的宦官面子,梦想着恢复贞观气象,期望依靠宰相的力量把权力争夺过来。
这一切虽然让人振奋,但大家都明白,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连昭宗自己都知道自己政令不出长安城。藩镇之间一味谋求扩大自己的势力,朝廷稍有不从就兵戎相向,剑指长安,逼皇帝杀宰相。昭宗朝一共25位宰相,有一半是被藩镇杀害的。
但是宰相主导的南衙与宦官主导的北司之争一直未停止。
北司手上除了军事指挥权之外还有财权,而南衙的权力就少得可怜了,尽管如此,南衙还是“勇敢”的向北司发起了挑战。
第一回合,昭宗倚重张濬向北司夺权。张濬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主张武力夺权。刚好朝廷要讨伐李克用,张濬自荐带领神策军共计李克用。但是事实证明张濬只是一个嘴子,他不是李克用的对手,兵败后自己被贬到外地任刺史。
第一回合北司胜。
第二回合,昭宗自己出面,策反了北司首领杨复恭的一个干儿子李顺,想用他来换掉杨复恭。结果杨复恭不听命令,率领干儿子们反抗,被朝廷击败,杨复恭身死。
第二回合南衙胜。
第三个回合,昭宗重用崔胤为宰相。此人与北司势不两立,频频从北司夺权。北司宦官当然不同意了,900年,北司发动了政变,废掉昭宗,迎立太子。崔胤也不是吃素的,不到两个月,崔胤就平定了政变,迎昭宗复位。
第三回合南衙胜。
最后回合,北司利用手上的军权,取得了参政的权力,在朝堂上压倒了南衙。崔胤一看不妙,主动引狼入室,请朱温入关中诛灭宦官。朱温一看这机会太好了,立刻向京城发兵。北司一看这还了得,赶紧劫持昭宗逃往凤翔。朱温一路追到凤翔,大军围城。903年,守城的李茂贞献出昭宗及全部宦官。回到长安后,崔胤没有给宦官喘息的机会,请求废除神策军及各类监军,朱温则将宦官势力八百余人全部杀害,从肉体上消灭他们。
最终回合,当然是朱温胜。
从此,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朝政大权尽数由朱温一系掌控。不久,朱温就不满足于摆布皇帝,他要自己做皇帝。904年,朱温先除掉了崔胤,继而逼迫昭宗迁都洛阳。昭宗一万个不愿意也无济于事。几个月后,昭宗在洛阳被朱温部下所杀。
朱温
朱温立辉王李柷为帝,是为大唐最后一任皇帝昭宣帝,史称唐哀帝。
时间到了907年,昭宣帝禅位于朱温,大唐历史正式终结。
十三、尾声
从618年李渊建国到907年唐朝灭亡,历经289年,中间有21位皇帝在位。
大唐滚滚洪流,涌现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这样的开一代风气之君,也出现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唐代宗李豫、唐宣宗李忱这样守成有为的帝王,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寿命第三长的朝代,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强盛的朝代。
大唐开放包容,风华绝代,唐人的气度感染了全世界,至今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将一切与中国相关的都称为“唐”,将故土称为“唐山”,华人称为“唐人”,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世代相传:“记住我们的祖先来自唐山!”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65hfghe5.com/tg/53247.html